微博微信新闻、监督及合作:hnppwh@163.com 今天是:
河南省品牌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栏 » 正文

王振林忆恩师余松烈:治学严谨重实践 对学生充满亲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6  作者:shunzi  浏览次数:353
核心提示:王振林忆恩师余松烈:治学严谨重实践 对学生充满亲情9月8日讯(记者 王鹏 张伟董晓爽)8日晚,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高校工委

王振林忆恩师余松烈:治学严谨重实践 对学生充满亲情

9月8日讯(记者 王鹏 张伟 董晓爽)8日晚,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高校工委、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余松烈院士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余松烈院士在山东农业大学工作的六十多年,每当被问及什么是自己最自豪的事情时,余老却总是说:“学生是最值得我自豪和骄傲的。”他的学生中光院士就出了两个,还有四名博士后,二十名博士生,十八名硕士生,为我国农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治学严谨 实践第一

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振林是余先生第一个博士生,现从事小麦栽培研究与教学工作。王振林回忆:“大四那年,第一次听余先生讲课。那年他已61岁,然而,先生讲课富有深情、富有激情。”

余松烈院士治学严谨、耐得住寂寞。曾有一次,他为搞清小麦穗数、穗粒数和籽粒重的关系,他分品种、分地块、分密度考察小麦,每组就有一千五百多穗,他硬是数算了一个多月,终究弄清了三者关系。这一结果为小麦精播栽培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坚持实践第一。研究课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研究成果回到实践中去,促进生产发展。先生最常说的话就是“要解决问题”。他爱到农民中去,到生产一线去。他说,“到农民那里能发现问题,能找到课题、能交到朋友。”王振林副校长回忆:“他要求我们这样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价值、科技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为人民服务。”

教书育人 桃李满园

余松烈院士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学的带头人,比如有“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美誉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李振声院士和小麦栽培专家于振文院士都曾是他的学生。

“质朴厚德、平易近人,先生对物质待遇没有任何特殊要求。”王振林校长表示回忆,“ 1988年他到鄄城指导生产,对方要来车接,他不同意,还是坐的客车。他说‘车接要花好几百,坐客车几块钱就够了’”。

余松烈的学生表示,老师对自己就像父亲一样。“他对学生的关心充满亲情,并常请同学吃饭。”

王振林校长表示:“先生走了,我们继续在老师指引的路上走,坚定地走。我心里常提醒自己,不能停留,停留了就对不住老师的嘱托。老师一生为小麦高产,弘毅坚韧、砥砺前行。作为他的学生,一定要把先生的精神、思想、理论弘扬光大,变成我们的行动,让小麦更高产更优质,让中国的粮食安全,稳如泰山。”

[责任编辑:杨凡、董晓爽]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展示管理营销文化学术政策联系我们

品牌中心电话:0371-66663156 微信公众号:hnppzx 客服QQ:705322628 投稿邮箱:hnppwh@163.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豫博大厦7层708 营业执照  豫ICP备16033122号-1 技术支持:郑州知网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河南省品牌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力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品牌文化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品牌文化网提意见:hnppwh@163.com